“师父,如果你坚持己见,你知道你未来将会面对什么吗?”
孙悟空问道。
他是仨徒弟当中悟性最高的,他知道为何沙僧会不敢悟。
“阿弥陀佛,为师若是不知,就不会悟出这四首诗。”
陈炜双手合十,悲天悯人道:“正所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世上本无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路了,总有一个当先驱。”
他可太知道这四首诗对他所处世界的佛门造成了什么样的深远影响了。
这四首佛偈乃是禅宗六祖慧能所创。
要说到这菩提偈内的大道理,就不得不提及一个僧人——神秀。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便是神秀当时创作出的无相偈。
而菩提偈,就是针对无相偈而创的。
神秀的一首无相偈,概括了当时僧人的主流修行模式——苦修。
参禅打坐念经,恪守清规戒律,通过刻苦的修行,来达到六根清净,方显诚心,修得正果,
而慧能,就主打一个修行在心不在行,不必刻意去参禅打坐念经,甚至都不用懂几本佛经,只要有一颗向佛之心,你挑水劈柴是在修行,烧火做饭也是在修行,什么时候悟了,你就成了。
神秀说成正果要苦修,慧能讲成正果未必需要苦修,也可顿悟。
于是乎,佛门因此分成了两派——苦修与顿悟,行与心之争。
这两者其实并无什么高下之分,本意就是对僧人如何修成正果的一种解释罢了。
但放在西游里的佛门中,那可就大不一样了。
神秀的行之理论,在这里被扭曲了,苦修被抛弃,凡人想往生极乐,就得看你的心(行)诚不诚了。
如来在取经团队发现无字经书回灵山告状时,你猜他怎么说的?
他说阿傩、迦叶要人事是正常的,法不可轻传,当时派比丘圣僧下山,去舍卫国赵长者家念诵一遍经文,保全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来。
三斗三升的米粒黄金啊,如来还嫌忒卖贱了就离谱,要知道,这经就念了一遍,还是不是佛陀菩萨念的,连揭谛罗汉都不是,就叫麾下的比丘僧人去念的而已!
什么保全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这听着就怪怪的好吧,一家子若是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本就该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啊。
合着我不给钱,诚意不足,你佛门就让我家宅不宁,死者永不超生?
最搞笑的是,如来还说了,卖得少了,叫后代儿孙没钱使用。
离谱,你可是佛祖啊,不是话事人,搁这收保护费呢?
照这么说,感情你如来不是嫌卖得少,是嫌勒索的少吧?
由此可见,西游里的佛门,把他们要修的行,全都压在了信徒身上。
想死后早登极乐吗?想保平安吗?想来世能投个好胎吗?
没问题,只要你虔诚地信仰佛陀,用行动(利益)来证明你的诚心,就能得到以上福利!
总之一句话:我佛不度穷逼!
佛门家大业大,总得拿那么亿点点钱来维持体面吧?
瞧那大雷音寺的规模,黄森森金瓦迭鸳鸯,明幌幌花砖铺玛瑙,东西全是蕊宫珠阙,南北宝阁珍楼。
黄金当瓦,玛瑙铺地,你就想想灵山到底有多富裕吧,早就不是当初西方二圣那苦哈哈的样子了!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